美国本科留学需要通过的几大考试

justjavac 发表于 2012-05-27
  1. SAT 考试

  SAT(英文全称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简称SAT)被称为“美国高考(微博)”,是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举办的学术水平测验考试。它既是美国大学的入学条件之一,又是大学发放奖学 金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SAT分为SATⅠ和SATⅡ两部分,其中SATⅠ为推理测验,SATⅡ为专项测验。一般中国高中生申请进入美国的本科学习只需要 参加SATⅠ考试即可。SAT也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所必须参加的考试,其重要性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也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进入美国大学本科学习能否 被录取、以及能否得到奖学金的重要参考。SAT考试每年有7次,但该考试在中国大陆不设考点,大陆的考生主要到香港地区或新加坡去参加考试。SATI和 SATII不能同时考,因此你如果选考SATII的话,就要去两次香港。

  2. ACT 考试

  ACT(英文全称American College Test,简称ACT)与SAT一样,均被称为“美国高考”,是美国高等院校决定录取和评定奖学金发放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ACT同样被很多美国大学承 认,以美国中部和西部的院校居多。ACT考试分为四个部分:文章改错(English),数学(Math),阅读(Reading),和科学推理 (Science Reasoning)。另外,作文为选考。ACT考试不分I和II,它本身相当于SATⅠ考试。与SAT考试不同的是,ACT更像一种学科考试,它更强调 考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考虑到了对考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从时间上看,ACT考试比SAT紧张;从难度上看,ACT考试比SAT更容易一些,尤 其对中国的考生来说,选择ACT考试可能更容易在短期内获得相对满意的成绩!

  3. TOEFL考试

  TOEFL(英文全称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简称TOEFL)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主办,专门用来测试非英语国家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掌握英语的熟练程度一种标准化考试。 目前除了美国、加拿大等大部分国家的高等院校外,欧洲(如英国、法国、德国、爱尔兰、比利时、荷兰等)、大洋洲(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以及亚洲(如新加 坡、日本、香港等)、非洲(如南非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都已承认托福考试成绩

美国的好

justjavac 发表于 2012-05-27

留美后,我爱上这个国度

来美快6年了,先读书,后工作,其中也算尝遍酸甜苦辣,但我想写写让我深受感动的几件事:

1、刚来美国没多久,有一次去医院的时候,进门就看到前台摆放着一张长卡片,上面写的东西让我终生难忘,翻译出来就是:“不论你是什么种族,不论你 有没有钱,也不论你是什么身份,你都有权利在这里得到治疗”。也就是,穷人,甚至非法移民来治病,医院也不会拒绝治疗。我听到非法移民有大病时去医院,一 般给个假地址,出院后反正也收不到帐单,医院自然有基金来付这笔费用。

有个朋友的妻子(也是学生)做了个阑尾手术,因为前期炎症严重在医院共住了一个礼拜,朋友说他有一天在医院不小心看到帐单,8万多美金,这还不包括 医生的费用,但最后他也用不着付一分钱,因为学生的医疗保险付了一小部分后,剩下的就可以申请医院的慈善基金。还有朋友的父亲从国内来探亲,作了个心脏手 术,也没有花钱。读书期间不少同学或家属生小孩,因为收入在设定限之下,不但怀孕期间的检查,生产等不花钱,小孩出生后还可以领牛奶,食品等。有几次隔壁 的提着牛奶到我这,说我们喝不完,拿给你们一点。

2 、有次去学校接儿子,在学校走廊上看见一则公告,内容是根据某年某法案,此辖区内所有孩子有权在这所学校受教育,不管你是这儿的居民,或者你是寄居在这儿 的亲戚家,甚至你是无家可归者。也就是说,你即使住在这个地区的某个桥洞下,你的孩子仍然可以在这所学校得到免费教育。要知道,这是本地最好的学校。

3 、几年前与朋友出去玩,到了一荒凉之地,不幸车子陷入沙丘,手机无信号,无法叫拖车,正手足无措之际,一四轮驱动越野车开来,司机花了6次将我的车拖出, 其间拖断他车上几根绳子。离开之际,司机告诉我们,刚跟我们错车时,就在想我的两轮驱动车会陷入沙丘,于是特意返回察看,果不其然。

4 、几年前与朋友出去钓鱼,因为我刚买的渔具包装怎么也打不开。于是问旁边欲开车离去的老美是否有剪刀,告知没有,于是只得在一旁看朋友钓鱼。10多分钟后,突然发现刚刚离去的老美开车返回,从家里特意拿来剪刀。

5 、每次看到校车将停车标志一伸出来,同向和反向车流乖乖停住,静等孩子们上车,下车,过马路。还有每次只要听到救护车的声音,所有车辆往边上靠,等待救护车过去。

6 、儿子前年上幼儿园时,调皮捣蛋让老师告了不少状.说到上课从来不能安静,中午饭不好好吃,还要去打搅别的小朋友,喝水的时候不排队.因此老师说让我到幼 儿园参加会议谈谈儿子的教育.本以为是随便聊聊,没想到学校来了三个老师,还从外面请来两个儿童教育专家先在头一天去观察儿子在班上的表现,然后参加会 议. 并且一起聊了一个半小时,从儿子的问题分析到家长,老师该怎么做来帮助儿子,并且还建议之后每月一次的后续会议,以评估儿子是否有改进.儿子上幼儿园不但 一分钱不交还有早餐和午餐免费供应,有时组织去游乐园,动物园也不交钱(大部分地方上幼儿园不是免费,可能我当时读书的地方属于低收入区,有不少政府补 贴,所以免费).为帮助儿子的成长这么兴师动众,并且让我受益非浅,也深受感动。

7 、买了东西后,如不满意,退货之方便是国内不可比的。一般3个月之内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退货。所以我现在买东西是尽管放心大胆买,如果不满意拿来退就行了。

8 、前年在纽约某政府部门实习的时候,有一次各区县头头(相当于国内的一把手)来单位开会,中午吃饭大家都是各自去外面吃快餐,还有的就在售货机上买瓶饮 料,一点小点心当午餐,然后下午大家继续开会。到现在的政府部门上班后,也是有各市长,乡镇长参加的会议,9点开会,10点多散会,各自回单位。据说没饭 吃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预算。

9 、现在的单位一年掌管和下拨联邦政府来的几千万的项目资金,每年员工聚餐资金来源是靠同事们喝完可乐后回收的可乐瓶换来的钱。并且单位没有一辆公车,需要用时开自己车,然后按里程数报销。

驻美留学生的9个感动是心中的油然而生,不是美国政府刻意为他们送的温暖,诸如为他们盖一栋知识分子住宅楼,开一次关心他们的团拜会。给留学生心里 烙下的9个感动来自于整个社会体系,来自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它惠及的是包括中国留学生在内的全体国民。笔者从赴美留学生的文章中体会9个 感动,但笔者和笔者所在地的许多人却感受了加拿大的感动之处。我们这里的一个老人,其儿子在加拿大留学并工作,前几年儿子将老人接到加拿大并加入了加拿大 的国籍。令老人意外惊喜和感动的是,不托熟人,不拉关系,不送礼金,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加拿大当地政府依据加拿大法律为他办理了养老保险,领取了养 老金。老人在他的祖国辛苦劳作了一辈子,饱受生活及精神的沧桑,晚年却在加拿大领取养老金,怎不令老人感动,怎不令老人热爱他新的国家,怎不叫老人鼓励、 督促儿子为他的新国家努力工作。又怎不令老人在国内的亲朋好友、邻居们羡慕.

...

songs

justjavac 发表于 2012-05-27

-from shtyle

chinese economy

justjavac 发表于 2012-05-27

(北京时间2008年7月04日 来稿)

正如俗话所说,“当中国打喷嚏时,世界其他地方就会患……”且慢,这难道不是用来形容美国时常用的陈词滥调吗?或许就是,但对于全球经济增长来说,这些天来中国经济减速几乎同美国经济衰退一样重要。

北京能够驾驭其飞速增长的经济实现软着陆吗?或者说,世界将遭受美国、欧洲和中国经济虚弱表现的三重打击吗?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不仅仅使中国产品走进了世界各地的数十亿个家庭,

还把世界的命运同中国的未来联系在了一起。中国的出口几乎占到了世界总出口的 9%,而中国的进口正在帮助其他的经济体维持繁荣。

其中近1/3的进口来自附近的日本、韩国等。由于日本试图巩固其期待已久的经济复苏,韩国则担心其出口需求下降,因而,中国增长的急速下降可能是危险的。

美国、德国以及中国其他的主要供应国也以担忧的心情注视着中国。如果急剧减速到来,它的程度会有多大?

中国政府明显意识到了其经济正处于过热的危险之中,但并不情愿采取严厉的措施为经济增长刹车。人民币价值适当而稳健的增长可能有助于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然而,利率不得不大幅提高。

采取这种权宜之计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政治上的考虑。由于中国的中央银行并没实现真正的独立,所以即使一些经济学家预测说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字也不会导致更加严厉的信贷政策,

尤其是在今年夏天的奥运会期间。但如果央行保持沉默,那么最近的事态可能会使形势更加恶化。过去两年来,中国一直努力使其经济年增长率从11%到12%下降到8%或9%。即使这一变化也很难实现。

如果通胀继续上升,增长不很快放缓,那么软着陆——在不引起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使经济活动减速——几乎是不可能的。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通胀部分是由国内需求推动的,部分是由全球商品价格上升推动的。不过,瑞士信贷的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音)说,工资压力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把国内价格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陶说他认为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有两种假定。一是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的降低可能会引发中国经济轻微的减速,可以缓解价格压力,允许经济有一个喘息的机会;另一个假定是高通胀将导致政府采取积极行动,

如提高利率和允许人民币快速升值。繁荣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遭受打击,国内消费也将受到影响,还会影响到对世界其他地方产品的需求。

对全球经济来说,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年增长率急速下滑,比如说从12%下降到4%将会使全球经济损失2800亿美元,几乎等同于美国经济增长率从3%下降到1%所带来的影响。

即使美国经济规模仍是中国经济规模的四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仍将是非常令人怀念的。(2008年7月4日《新快报》)

这是该报翻译自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一篇文字。

王未名长年累月地给我发来BBC和世界日报的相关报道。

2007年01月02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11北京时间 22:11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透视:“新中间阶层”和“有钱不敢花”

透视中国

江迅

中国人收入高了却仍不敢消费

年终,家家户户在掐指算计一年的收入。圣诞刚过,元旦来临,春节也不远了。这些日子应该是消费旺季,但不少中国百姓还是捂紧着钱袋子。

中国经济全球领跑,百姓的收入不能说没有提高,但百姓还是喊穷。

月收入4700多元人民币(下同)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前主持人周忆军(阿忆),前不久在博客中也叫穷,引发网上争论热潮。

阿忆月工资1918元,津贴1368元,教学补助1333元,其它补助167元,总计4786元。每月供房、供车,一双儿女的读书,家庭生活开支全数相加,总支出为5285元。言下之意,每月支出比收入要超出499元,因此无奈中他要去电视台主持节目、当嘉宾,以增加收入。

网友们批评说:“以你的收入,在北京过个衣食无缺的日子肯定绰绰有余。当然你得将私家车卖了,改乘地铁和公交车。多看看比你收入更低、生活状况更差的干部、教师和群众,你的心理就平衡了。”

其实,贫穷和富有永远是相对而言的。阿忆认为自己穷是与上比,网友要他与下比,他当然算富裕了。

阿忆是中国当今典型的“新中间阶层”。

“新中间阶层”

中国国情研究会刚公布了一项“新中间阶层生活调查”的最新调查报告。进行这次调查的负责人都来自国家统计局,因此这一调查的权威性颇高。

调查于2006年9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47个大中小城市展开,内容包括旅游、汽车、品牌、消费等8个方面。从这份调查的样本中,可发现中国官方所指的所谓“新中间阶层”的标准定义。

它的定义指标是:家庭月收入方面,中小城市的受访者要求在1500元以上,大城市要求在2000元以上,结果整体受访者70%的收入在4000元以上。其它的指标是具有高学历,受过专业化训练;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工作;以工资薪金为主要谋生来源;对社会公共事务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强调 ;自我成就、自我实现,对社会意识形态有相当的影响力;拥有生活必须的体面财富和休闲时间。这与通常人们所说的“中产”似乎差别不大。

...